【觀察 】中國的“金融救火隊”高度戒備
2017-02-14 來源: 搜狐 瀏覽量: 本網訊:盡管過去的2016年,國內外經濟形勢都很嚴峻,面臨的矛盾和壓力十分巨大,但在節前,中國經濟仍然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答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6年,全國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441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這一目標的完成,是在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去產能任務十分沉重的情況下實現的,展現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效果,體現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作用,增強了進一步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2017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也就是說, 穩增長仍將是今年經濟工作的基本任務。有去年打下的良好基礎和經濟工作積累的成功經驗,預計今年的經濟仍將朝著持續向好的方向發展,并在站穩腳步的情況下,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為盡快步入復蘇通道創造更好的條件。
在過去的兩年內,幾乎所有的數據都表明,房地產高庫存是中國經濟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而如今,房地產政策再度大幅收緊,似乎庫存不再是問題。
伴隨著房地產的火熱,螺紋鋼、煤炭、鋅、鉛,甚至是玉米和大蒜,都出現了價格暴漲。作為典型的產能過剩行業,螺紋鋼和煤炭的飚漲,似乎可以被認為是去產能出現重大成效。但漲幅以及蔓延速度之快,卻反映出資金的兇猛。
房地產市場的邏輯簡單清晰。低利率、優惠政策、資產荒推升了房價,而商業銀行在尋找資產的過程中,發現了房貸這一盈利高、低風險的行業,配合以“首付貸”、“接力貸”等多種新型金融產品,于是房價開始迸發。
接下來是黑色系商品,邏輯是低庫存;很多人預期是農產品,邏輯是通脹歸來;再接下來,我們要迎接“滯脹時代”……
央媽開年給了市場當頭一棒: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央行繼節前提高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10個基點后,一口氣提升了逆回購和SLF(常備借貸便利)利率。 遏制"資產泡沫"可能是這次央行加息的主要目標,經濟基本面和通脹并不支持央行加息的邏輯,央行加息意在抑制資產泡沫和"去杠桿",并非中國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好轉。
接下來,大家可能要迎接持續的流動性緊張?!板X荒”給市場的教訓是深刻的,對于央行來說也是一樣。所以,“錢荒”式的暴風驟雨將不會重現,而股災式的去杠桿則會導致市場徹底重建。 目前的政策邏輯是,要讓大家降低杠桿率,最好的辦法是慢慢的煎熬。
所以,相對漫長的“去泡沫”將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的主題,既然大家對于經濟增速不那么擔心,那么央行更有理由把防止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去泡沫”的另一個副產品,可能是人民幣貶值。貶值有幾個用途,第一,貶值讓人民幣資產價格不那么有吸引力,第二,貶值可以推動出口,這樣可以帶動制造業。貶值的壞處是資本流出加快,所以需要加強資本管制。
中國經濟的三個矛盾
央行先后上調MLF、SLF和逆回購利率,輿論大喊“加息”。然而中國經濟面臨三個難以平衡的矛盾。
1 通脹
按道理放水之后今年必然通脹,通脹要求加息。
2 債務
中國經濟的債務已經泰山壓頂,尤其企業債務,是全球之最??倐鶆罩北?00萬億。它們要求降息。
3 投資回報率
要走出“L型”的大底,中國經濟最需要的是提升投資回報率。這是經濟增長的根本所在。投資回報率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熬得起時間的研發投入、商業模式試錯,然而通脹和債務都是它的敵人。
給樓市加壓放水的路徑選擇,說明中國經濟的其他動能是多么微弱。這是基本面,是現實。
中國經濟的這三個矛盾,幾乎不可調和。除非把“穩增長”請下神壇。這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略有體現: 首次不提增速。
地產退燒后基建成大頭
英國《金融時報》旗下宏觀研究機構MedleyGlobal Advisors (MGA)警告稱,在2016年出口名義下降7.7%之后,2017年的對外貿易表現也許最多只能與2016年持平,這還是在假設特朗普政府只會有選擇性地對鋁、鋼鐵等少數幾個焦點行業加征關稅、而非點燃一場真正貿易戰的情況下。
2017年應該會成為基礎設施投資強勁的又一個年份。去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了18%,約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一半。但制造業和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前景面臨更大的變數。房地產投資經歷了2016年的激增之后很可能會放緩,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局推出了嚴苛的調控措施。
需要關注的是債券市場。中國債務余額與GDP之比飆升至近265%,債市一直在快速擴張。這加大了資產質量風險,但2017年的發債規模很可能依然很大。政府把地方政府債發行總額目標定為11萬億至12萬億元人民幣(合1.6萬億至1.7萬億美元),以便完成開始于2014年末的地方債置換計劃。
內蒙古金融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內蒙古金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內蒙古金融網)”的作品,內蒙古金融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精益求精謀發展 與時偕行贏長遠 2023-01-31
- 兩會?民企聲音 | 程曉虎:促進2023-01-18
-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何均國:推動2023-01-17
- 助力鄉村振興 踐行企業責任 宇航2023-01-17
- 喜訊!燕麥種植與加工標準化項目獲2023-01-16
- 牌照混業:松綁尚需制度投行業務或2017-01-05
- 《金融時報》中國考慮改革主權債發2017-01-06
- 票據寶觀察:互聯網金融的“春節時2017-02-06
- 【觀察 】中國的“金融救火隊”高2017-02-14
- 記者觀察|規范農村金融要監管更要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