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2017年呼和浩特市要做12件事
2017-02-21 來源: 呼和浩特日報 瀏覽量:本網訊:上午9時,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幕。
呼和浩特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隆重開幕。
市長李杰翔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他說,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踐行發展新理念,深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四個服務、兩個保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發展穩中有進、走在前列,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結構優化,城鄉建設統籌推進、亮點紛呈,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穩步提高,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實現 “十三五”良好開局。
當前,我市正處于機遇疊加、蓄勢奮發的重要時期,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向縱深推進,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助推首府各項建設,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產業新經濟時代已到來,以國家級新區建設為代表的新動能新機遇已到來,以地鐵、機場、高鐵、高速公路、快速路網為標志的快捷、立體、綜合交通時代已到來,全智慧、全過程、全員化的新城市管理時代已到來,首府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發展階段。
工作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十二屆二次全會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瞄準“一個總目標”、守住“三條底線”、踐行“五大理念”、促進“五化協同”、搶抓“五大機遇”、構建“五大體系”、打好“五場硬仗”、突出“五種導向”,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提升首府“首位度”,努力打造區域發展重要增長極、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國家向北開放橋頭堡的重要支撐、和諧宜居幸福的示范區與更具活力、更為美麗、更加和諧的首善之區,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
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6%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
●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左右
●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重點做好的12項工作:
全力推動和林格爾國家級新區建設,加快打造發展新引擎
1、科學謀劃新區發展
●將6個旗縣區496平方公里納入新區建設范圍
●打造新區發展核心區
●全力構建“一核兩翼六組團”新區發展格局
2、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型、五年上水平、十年大跨越”的發展目標,構建生態化的規劃體系、市場化的管理體系、國際化的政策體系
3、引進建設一批高端產業項目,助推新區發展全面起步
全力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構建具有首府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1、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積極申報“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促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快速發展
●全力打造“中國云谷”
●促進全產業鏈高端化
●推動形成“碳、硅、鋁、鋰、鈷”等為主的新材料產業群
●深入推進清潔能源生產應用
●打造一流的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基地
2、加快構建服務業“四大中心”
●建設西北地區重要的金融交易結算中心
●建設服務呼包鄂、連通京津冀、面向俄蒙歐的現代倉儲物流配送中心
●打造北方地區重要的會展文旅健康中心
●建設領先全區、引領周邊、面向全國的創新創業創意中心
3、不斷激發特色主導產業新活力
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全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
1、持續釋放和擴大投資拉動力
2、著力拓寬投融資渠道
3、不斷挖掘消費潛力
發力農業供給側,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1、強化綠色供給滿足綠色需求
●打造西北地區綠色農畜產品集散地
●加快肉羊產業化發展進程
●抓好“菜籃子”工程,本地蔬菜供應率穩定在70%左右
●推動草產業向“種養”一體、“種加”一體、“種賞”一體發展
●年內新建9處綜合性農業觀光區
●推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增值和品牌化發展
2、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實施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行動計劃
●年內培養農民專業合作社200家、家庭農場200個、新型職業農民1000人
●產業化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突破1650億元
●農產品網上零售額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2%
●加快農牧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
●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
3、大力推進脫貧攻堅
●瞄準貧困問題最突出的區域、群體和環節,因地、因人、因事施策
●允許特殊貧困人口疊加享受各類惠民政策
●加大產業、就業扶貧力度
4、集中打好新農村建設硬仗
健全完善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夯實發展基礎
1、加快打造“大交通”發展格局
2、加強市政、水利、能源和通信等基礎設施網建設
強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1、突出治氣
2、繼續治水
3、重拳治山
4、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強化城市建設管理,不斷提高首府宜居水平
1、全力推進主城區改造提升
●繼續推進“拆改建三年行動計劃”
●公開搖號分配公租房4200套
●完成1.3萬套回遷房續建任務
●對158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提升工程
●加快推進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高標準規劃建設3000個左右公共廁所
2、鐵腕治理交通擁堵
●進一步完善城市快速路網體系
●加快推進地鐵1、2號線建設,啟動實施地鐵3、4號線項目
●實現中心城區步行5分鐘到達公交站點
●新建續建公鐵立交橋7座、跨河橋4座、過街天橋20座
3、強化城市面貌綜合整治
●以新華大街、機場路、成吉思汗大街等重要街區綜合整治為重點,改造提升22條主次干道、258條小街巷,美化亮化13座公鐵立交橋
●基本建立餐廚廢棄物、建筑廢棄物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
●堅定不移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
4、加強小城鎮建設
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1、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面依法關停淘汰小散污落后產能、落后企業
●深化去庫存舉措,加大自住購房支持力度
●有效防風險、去杠桿
●持續加大降成本力度
●實施補短板專項工程
2、重點推進農村“三權分置”改革
3、積極推進投資領域改革
4、著力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性改革
全方位擴大開放,構建八面來風的開放新格局
1、深入落實《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
2、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
3、引領帶動呼包銀榆協同發展
4、創新開放合作體制機制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1、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新建續建公辦中小學、幼兒園25所
●提升農村教育質量
●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供給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制定加快發展民族教育實施方案
2、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
●推進媒體融合和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
●擴大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影響力
●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力創建成為全國文明城市
3、推進健康呼和浩特建設
4、抓好體育事業發展
5、深入實施《呼和浩特市婦女兒童
發展綱要(2011—2020年)》
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增進各族人民福祉
1、積極擴大就業創業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
●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確?!傲憔蜆I家庭”動態清零
●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
2、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使我市總體工資水平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前移
●多措并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完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政策
●加大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力度
●完善重大疾病保險機制
4、構建和諧穩定屏障,提高“兩個保障”水平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1、建設法治政府
2、建設實干政府
3、建設誠信政府
4、建設廉潔政府
2016年工作回顧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穩中有進 穩步提高
2月20日上午,呼和浩特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隆重開幕。市長李杰翔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分兩個部分:2016年工作回顧和2017年工作任務。今日,本報通過圖解的方式,帶您讀懂報告。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走在前列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173.6億元,增長7.7%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49.2億元,增長14.2%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69.7億元,增長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81.5億元,增長9.5%
●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長
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結構優化
●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0.7%和54%
●工業稅收占比達到45%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3家,總數達到131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0.4%
●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3.6∶27.8∶68.6,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城鄉建設統籌推進、亮點紛呈
●全年完成城市建設投資691億元,同比增長69.8%
●完成征拆面積847萬平方米
●全面建成65公里城市快速路,地鐵、高鐵、機場遷建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進
●總投資130億元,完成1400個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
●啟動和林格爾新區建設,治山、治水、治氣等環境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穩步提高
●全市各項民生支出達到293.9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0%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20元,增長7.7%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7元,增長7.6%
●城鎮新增就業4.1萬人,16909名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動態穩定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顯著成效
深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下大力淘汰落后產能、改造傳統產能
●拆除70萬噸落后水泥生產線,依法關閉26戶“小散企業”
●建立房地產購銷平臺和房屋租賃平臺,將棚改貨幣化安置率提高到90%以上
●綜合施策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在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電價市場化改革、創新融資方式、降低物流成本等11個方面打出“組合拳”
●認真落實國家電價補貼政策,將17戶企業納入自治區電力多邊交易平臺,兩項合計為企業降低用電成本3.6億元
●積極幫助困難企業開辟融資渠道、開拓市場,為40戶中小微企業發放“助保金貸款”2.3億元,幫助31戶停產半停產企業實現復產
●下大力化解政府債務
●加快補齊發展短板,全年億元以上項目開復工322個
大力培育發展新經濟新動能
●著力培育發展以乳業為主導的綠色食品產業,以光伏材料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以草、樹為特色的生態環保產業,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和以云計算為基礎的大數據應用產業
●全市云計算服務器裝機能力達到70萬臺,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440.9億元
●培育了中國薯網、華蒙通等20多個大型交易平臺,電子商務交易額790億元,網絡零售額175億元,分別增長49%和28.7%
●新增各類金融機構8家
●舉辦各類展會98場,成交及意向協議總額超過135億元
●“天津無水港”成功落戶沙良物流園區
●開工建設14個文化重點產業項目
●全年接待旅游人數和實現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3%、21%
●本地蔬菜供應率達到67.8%,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
●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24家,全年銷售收入1560億元,規模和效益均居全區首位
●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22.5%和12%,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5.4件,居全區首位
著力提升城鄉建設管理水平
●城鄉規劃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編制完成各類規劃8項
●城市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快形成。機場遷建項目獲得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地鐵1、2號線一期工程全面開工,完成4.7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打通45條斷頭路,完成BRT快速公交站點建設
●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加快推進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國家(北方)足球訓練基地和兒童探索博物館等一批功能性場館建設
●城市文化、民族特色進一步彰顯。加快如意總部區塊、將軍衙署區塊、昭君博物院區塊改造建設,完成大南大北街等特色景觀街改造
●老城區通過拆改建舊貌換新顏。重點對快速路兩側、機場路及河道水系兩側臟亂區域進行征拆和綠化。完成284個老舊小區改造、75個片區老舊小區供排水管網及二次加壓設施改造
●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集中開展城市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提升行動,對13條主次街道實施街景整治,實現中心城區209平方公里標準化管理全覆蓋
●城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偼顿Y43億元的大黑河綜合治理工程實現注水。集中全力治理大氣污染,PM2.5年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7天,達到283天。深入實施“三環兩帶”生態綠化工程,建成絲綢之路公園和9個山體公園,全年完成綠化面積43.2萬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3%
●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重點推進經濟生態領域19大類211項改革任務,形成一批改革成果
●深入開展武川縣礦產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完成清水河縣自然資源負債表森林、濕地、草原實物量登記工作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區啟動 “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全年新增各類市場主體5.1萬戶
●持續深化國企改革
●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居住證制度
●全面推開不動產登記
●積極有效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深入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有效整合城市管理和執法職能
●按要求完成了行政單位和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改革
●創新投融資體制改革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實行“營改增”
●不斷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公立醫院藥品、耗材、大型檢查收入占總收入比重明顯下降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成功舉辦大數據產業推介會,全年共引進項目330項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積極促進就業創業,幫助2.1萬名高校畢業生和5479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27.4萬人
●全面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為18.5萬名企業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人均月增資167.3元
●實施大病補充保險制度,統一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
●新建、續建23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4個縣區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
●全面推進健康呼和浩特建設,推進實施11個衛生重點項目
●深入實施鄉村醫生巡診制度,惠及偏遠地區群眾2.8萬人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2平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市區基本實現了“15分鐘健身圈”
●著力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全力推進平安首府建設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了30個創新服務示范社區
●著力解決回遷安置、拖欠農民工工資等突出問題,信訪批次和人次分別下降10.8%和11.7%
●加快實施“平安365工程”,基本完成平安首府視頻監控聯網應用項目建設
●強化生產安全監管,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專項整治,全年安全生產事故起數下降28.4%
●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完善食品藥品監管網絡體系
●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國防動員、民兵應急力量建設得到加強
加強高效法治廉潔政府建設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實施審批流程再造,審批時限平均減少29.4%,我市公共服務滿意度在全國38個上榜城市排名第3位
●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強化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依法行政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達到100%
●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定期通報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嚴格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三公”經費壓減11%
●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完成對24個新農村建設項目和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工作,核減投資額1.3億元
●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持續改進工作作風,政府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了新的提高
責任編輯/趙春艷
內蒙古金融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內蒙古金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內蒙古金融網)”的作品,內蒙古金融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內蒙古財政收支實現“開門紅”“開2023-02-03
- 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召開全2023-02-03
- 內蒙古支持工業企業靈活選擇適宜的2023-02-02
- 開年“大禮包” 內蒙古出臺高質量2023-02-01
- 服務五大任務,內蒙古銀行業出硬招2023-01-31
- 呼和浩特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2017-02-19
- 呼和浩特向社會公布和林格爾新區建2017-02-21
- 【在線】2017年呼和浩特市要做2017-02-21
- 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和黨中2017-02-21
- 呼和浩特市第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隆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