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振濤:加強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的七個關鍵要素
2022-12-15 來源: 市場資訊 瀏覽量:?
2022年12月13日-14日,由中關村(6.640, -0.02, -0.30%)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金融三十人論壇主辦的“2023第十屆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年會暨2022‘光大杯’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國際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在“云端”舉辦。論壇年會為期兩天,包含主題演講、圓桌對話,發布優秀案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報告、《web3.0》圖書、中關村金融科技30強、金融科技競爭力報告等多個重要板塊。50余位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謀金融科技領域的前沿熱點,共克時艱、共話未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參加了12月14日ESG可持續發展專題論壇并發表題為“加強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的七個關鍵要素”的演講。他指出中國科技倫理治理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全新的階段,金融科技應用中的算法歧視、隱私侵權,過度采集用戶的數據等倫理問題,成為當前我國科技倫理治理,最急迫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內容。同時強調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的關鍵要從以下7個方面入手:1、堅持金融持牌經營和理清科技與金融的邊界;2、企業要從制度層面壓實科技倫理的治理工作;3、數據采集和應用管理是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基礎;4、普惠產品和有溫度的服務是貫徹科技倫理體現;5、適當性管理和避免過度負債是踐行科技倫理的要抓手;6、有效防范金融科技風險是遵守金融科技倫理的前提;7、可持續發展理念是金融科技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金融科技企業,首先要成立金融科技倫理委員會指導企業金融科技倫理管理;第二開展企業員工的倫理培訓,提升員工的金融科技倫理的意識和社會責任;第三豐富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第四強化算法公平和數據治理。
發言內容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
加強金融領域的科技倫理治理
科技是人類邁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推動力,但由科技所引發的倫理的問題愈發的凸顯,日益成為當前特別是數字經濟時代下大家關注的焦點。2019年10月,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正式成立,把科技倫理的治理放在事關科技創新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加快推進我國科技倫理治理的各項工作。2022年3月,國家正式發布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從總體的要求,基本的原則,治理的制度、制度保障、審查監督以及教育宣傳等各個方面,對科技倫理治理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標志著中國科技倫理治理進入了一個新的全新的階段。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及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科技技術特別是金融科技在應用中的算法歧視、隱私侵權,過度采集用戶的數據等倫理問題,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擴散了金融風險,給金融監管帶來了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倫理問題受到廣泛的關注,成為當前我國科技倫理治理,最急迫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內容。
“十四五”規劃綱要以及最新發布的金融科技三年規劃強調要健全科技倫理體系。央行金融科技委員會也把金融領域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建設作為2022年最重要的工作重點之一,將金融科技倫理治理提上了新的高度。同時浙江、深圳等地在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的推動下,相繼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倫理委員會,通過開展相關的研究,人才的培養等工作,來發揮行業自律的功能。
2022年10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布了《金融領域科技倫理指引》(后文簡稱《指引》),指引提出了在金融領域開展科技活動,需要遵守守正創新、數據安全、包容普惠、公開透明、公平競爭、風險防控和綠色低碳等7個方面價值理念,適用于指導金融領域從業機構開展科技倫理治理工作,防范和化解金融科技活動的倫理風險問題。
二、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的關鍵要素。
要素一:必須堅持金融持牌經營和理清科技與金融的邊界?!吨敢窂娬{要落實金融持牌經營的要求,踐行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要秉承科技賦能金融的定位,堅持誠信履約行為準則,嚴格恪守依法合規的底線,切實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等。堅持金融科技的本質是金融,涉及金融業務要按照相關的規定取得相應金融牌照或者是資質,從而規范開展經營活動,杜絕以科技創新的名義來模糊業務的邊界,交叉嵌套關系,層層包裝產品,實施無證經營,甚至實施超范圍的經營等?!吨敢愤€強調要秉持金融為本,科技為器的原則,堅持科技為金融賦能的定位,來劃定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合作的邊界,由金融機構直接提供金融服務,而科技公司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支持,做到相互共進,相互促進,有效的隔離金融風險與科技的風險。
要素二:企業要從制度層面壓實科技倫理的治理工作。在履行倫理治理主體責任方面,《指引》要求建立健全倫理管理組織構架與制度規范,探索設立企業級的科技倫理委員會,要完善科技倫理的審查,信息披露等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壓實各方的責任,做好金融科技活動的審查批準與監督,提前預防有效化解金融科技活動的倫理風險,嚴防技術的濫用與誤用。
要素三:數據采集和應用管理是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基礎。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數據,在數據安全方面,《指引》要求金融機構要充分獲取用戶的授權,以最小必要的原則來采集數據、使用數據。要秉持專事專用的原則,嚴格采取防范措施,依法合規共享數據,主動清理留存數據。這里特別強調的是:第一最小必要采集數據,將采集內容頻率和數量要控制在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的范圍,使采集信息的方式對用戶的權益影響也要最小,防止過度的采集。第二專事專用使用數據原則,要履行與數據主體的約定和義務,遵循既定目的范圍、處理方式,處理個人信息和重要的數據,要避免數據的超范圍使用。
要素四:普惠產品和有溫度的服務是貫徹科技倫理體現?!吨敢芬蠼鹑跈C構要提倡包容性的設計,防止不公平的歧視?!吨敢芬蠼⑷蒎e性的產品交互機制,要著力彌合因智能技術應用困難而導致的數據鴻溝問題,要不斷的提升金融服務的深度、廣度和溫度。
要素五:適當性管理和避免過度負債是踐行科技倫理的要抓手?!吨敢芬蠼鹑跈C構要充分披露產品服務的信息,做好消費者適當性的管理,自覺主動的接受外部的監督,強化科技倫理的宣貫教育。做好消費者適當性管理,機構要充分了解用戶的真實金融需求,客觀全面的衡量用戶風險偏好和風險承擔能力,確保提供了金融科技的產品和服務。要與用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知識儲備、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不隱瞞不利的信息,更不能誘導勸誘消費,推銷自己的金融產品,不利用信息不對稱,將高風險的產品和服務推薦為低風險承受能力的用戶。
要素六:有效防范金融科技風險是遵守金融科技倫理的前提?!吨敢芬蠼鹑跈C構要牢固樹立風險底線的意識,自覺履行風險監控的責任,主動做好創新風險補償,積極健全創新退出機制。要認真落實追責問責的要求,堅持金融科技創新以資金安全、信息安全為前提。針對不同類型的金融科技產品、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要明確風險責任認定的方式,制定風險賠償的方案,配套風險備付金,保險計劃等補償措施。
要素七:可持續發展理念是金融科技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吨敢窂娬{要運用金融科技的手段來助力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的發展。運用數字技術,強化綠色企業、綠色項目、智能識別的能力,提升碳足跡的計算核算和披露水平,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同時要堅持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秉持高效、清潔、集約和循環的原則,合理優化金融信息基礎設施的布局,加大綠色技術的應用,強化金融數據中心的節能設計,實現低碳的可持續運營。
三、對金融科技企業的呼吁與建議
第一、成立金融科技倫理委員會。按照《指引》要求,科技公司需要成立由內外部專業人士組成的科技倫理專項委員會,制定相應的制度框架,明確董事會及科技風險、法律、消保、人力等各個部門科技倫理的職責。根據金融科技的變化,及時掌握金融科技倫理的準則和行動準則的新方向,對企業金融科技倫理管理制度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更新,以確保制度的指導性和有效性。
第二、開展企業員工的倫理培訓。將金融科技的倫理學習與員工的培訓有機的結合起來,注重對員工倫理準則和道德責任的教育培訓,提高全員的道德修養、自覺性和自律的意識,將數據保護、算法治理等有關專業倫理準則和行為實踐準則,在產品設計研發和運營中落到實處,作為企業考核的重要指標,提升員工的金融科技倫理的意識和社會責任。
第三、豐富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吨敢访鞔_金融科技企業應該承擔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因此應當將本公司的業務盡量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共同富裕,實現科技自主創新,碳中和碳達峰,發展數字經濟,彌合數字鴻溝等國家戰略相契合。在金融領域可宣傳和推廣,專門針對老年人、殘障人士、農民以及新市民的金融科技服務和產品。
第四、強化算法公平和數據治理。按照《指引》要求,監管部門可能會對算法模型進行倫理的評估,因此需要確保算法符合公平的原則,具有可視性。在相關產品開發設計更新迭代具體應用時,也要盡量的去納入倫理的元素。要強化金融數據安全分級指南,人工智能算法金融應用的評價規范等規則的應用,細化約束的內容,權責的規定,聚焦難點和痛點,制定公司與其他第三方數據服務商,或者是其他金融機構在數據合作方面的制度,確保倫理規范的指導性和有效性。
內蒙古金融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內蒙古金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內蒙古金融網)”的作品,內蒙古金融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夯實金融科技創新底座 助力行業高2023-01-31
- 未來金融科技漲超7% 年初至今漲2023-01-18
- 銀行紛紛“招兵買馬” 金融科技人2023-01-17
- 構建新發展格局講座聚焦金融科技發2023-01-10
- 告別互聯網,金融科技正抵達新戰場2023-01-03
- 中行推出全新手機銀行打造移動金融2017-01-05
- 當新興的金融科技,遇到守舊的金融2017-01-13
- 金融科技發展如何避免“羊群效應”2017-01-20
- 無卡支付時代 銀行信用卡聯手京東2017-02-17
- 【創新】發展金融新科技 培育增長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