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市場的“破局者”
2023-01-17 來源: 網絡 瀏覽量:2022年是資管新規全面落地的第一年。在大資管背景下,銀行紛紛設立或壯大旗下理財公司,給財富管理市場帶來更多可能。
作為首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2022年,匯華理財成立已滿兩周年。在成立的兩年時間中,匯華理財從市場及理財客群的需求出發,專注于研發和打造理財“固收+”產品,并借以不斷拓寬市場。2022年1月~6月末,匯華理財新發理財產品中固收類占比為99.8%,募集金額達245.84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的入局,豐富了銀行理財行業的參與主體,其引進了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包括資產管理、投資管理、風險控制、產品設計等,為我國理財市場和理財公司的發展帶來新機遇與新挑戰。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對于財富管理市場的“鲇魚效應”正在顯現。
作為資管市場的新生力量,合資理財公司如何構建差異化的產品體系以拓寬市場?如何充分發揮雙方股東的優勢,引進國際先進資管經驗并進行本土化落地?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如何在財富管理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日前,《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匯華理財董事長劉慧軍。
開拓市場路徑
《中國經營報》:作為率先在國內成立的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發布的理財產品“以固收類為主、混合類為輔”,這樣構建產品架構的原因是什么?
劉慧軍:匯華理財確立了“以固收類為主、混合類為輔”的理財產品架構,這是由市場環境、客戶需求和公司特點共同決定的。
從市場環境看,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財產品投資資產合計為31.81萬億元,同比增長10.99%。從全市場口徑看,理財產品資產配置仍以固收類為主,投向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余額分別為21.58萬億元、2.27萬億元、1.02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67.84%、7.14%和3.21%??梢哉f,債券類資產是理財產品資產配置的主力,也是固收類理財產品主要配置的資產品類,其優勢在于債券資產波動性相對較小,可以為理財產品帶來較為穩定的收益回報機會。
從客戶需求角度及匯華理財自身特色來看,當前,銀行理財已經從原來的“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轉向凈值型理財產品,但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整體上仍以財富保值增值為主要目的,投資者仍將理財產品作為穩健投資的重要資產載體?;诖?,匯華理財的產品研發思路是“以客戶為中心”,結合自身在投資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打磨出滿足客戶合理需求的產品。
一方面,在打破“剛性兌付、回歸本源”的行業發展趨勢下,匯華理財自成立起至今始終嚴格貫徹理財產品凈值化的理念,第一代產品不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且未采用攤余成本法計量,旨在最大化地提高理財產品的資產透明度,便于投資者更清晰的了解底層資產的運作邏輯;另一方面,作為國內首家成立的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在夯實自身基礎的同時,不斷豐富所投資金融工具的種類并匹配投研風控等團隊需求,提高資產豐富度,擴大公司產品矩陣,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的產品選擇。
《中國經營報》:從惠及投資者的角度看,匯華理財以ESG和跨境為特色來豐富產品貨架的原因是什么?在目前市場波動的情況下,這些領域的投資對財富保值增值的效果如何?
劉慧軍:匯華理財的ESG投資理念根植于外方股東東方匯理資管。東方匯理資管是聯合國倡導成立于2006年的責任投資條約創始簽約人之一,截至2021年底,其責任投資管理規模已經超過8400億歐元。目前,匯華理財已經開始ESG相關產品的布局和研發,已推出產品期限為3年期的“中國綠色發展”主題產品。未來,匯華理財考慮逐步把以環境(E)、社會(S)和公司治理(G)為核心的ESG理念引入所有主動產品中。
同時,匯華理財將跨境配置作為公司發展的長期戰略。匯華理財作為中國首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外方股東東方匯理資管為全球前十大、歐洲第一大資管公司,在全球設立了6個國際投資中心,業務范圍全面,且外方股東先進的組合管理經驗以及全球市場的投研深度能夠賦能匯華理財在本土建立比較優勢。
整體而言,我們認為,在環境(E)、社會(S)和公司治理(G)表現優異的企業在中長期往往更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趨勢,有望獲取穩健的長期收益??缇迟Y產配置能力及策略的打造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產品組合進一步優化風險收益特征,力求實現產品組合的穩健增值。
《中國經營報》:對于建設產品架構,匯華理財有哪些發展計劃?
劉慧軍:目前,匯華理財正逐步形成以絕對收益為主,以動態風險預算為特色,短期精耕中長期理財“固收+”,中期逐漸過渡至多資產配置,長期逐漸形成以ESG和跨境為特色的全品類產品架構。同時,以相對收益為輔,提供適當流動性和較高收益彈性的產品解決方案。我們希望通過打造差異化的產品體系,推進財富管理轉型升級。
當然,我們絕不能閉門造車。我們將時刻關注宏觀經濟政策和市場的最新發展動向、客戶需求的變化,不斷打磨產品的研發和校正產品體系的創設方向。下階段,公司將嘗試在最短持有期產品等方面進行布局,并根據業務范圍探討全球資產配置及ESG產品的發行可行性。
凝聚中西合力
《中國經營報》:匯華理財如何引進國際先進資管經驗并進行本土化落地?
劉慧軍:作為國內首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自誕生之初,便在投資研究、風險控制和金融科技方面積極引進和吸收國際資管的先進經驗,以不斷形成自身差異化優勢。
首先,在投資研究方面,作為一家全球本土化的業務主體,匯華理財充分借鑒了外方股東在低風險資管產品投資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扎根于中國市場,引進國際化的投研人才,持續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
其次,在風險控制方面,匯華理財吸收借鑒外方股東的先進經驗,打造了差異化的風控能力。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匯華理財便全面引入了東方匯理資管“三道防線”的風險管理框架。在產品策略上,公司也引進了外方股東先進的動態風險預算策略,并將其作為匯華理財旗下所有理財“固收+”產品回撤控制的重要解決手段。
最后,在金融科技方面,當前,數字化重塑金融未來已經成為共識。作為匯華理財的外方股東,東方匯理資管自主開發的ALTO資產管理系統平臺,能夠提供包括投資組合管理、投研、風控、中臺、交易、投資績效分析等功能,從而實現綜合的投資與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借助東方匯理資管先進的金融科技平臺,匯華理財將以打造金融科技資管平臺作為公司競爭力建設的核心環節,將充分展現出獨特的后發優勢。
需要強調的是,照搬國外先進經驗也有可能會水土不服。匯華理財在引入外方先進管理經驗的同時,會對其進行本土化的改造,以便于國際經驗更適用于國內的資管行業。
《中國經營報》:從匯華理財的實踐看,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如何在財富管理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劉慧軍:當前財富管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僅以銀行理財這一細分市場而言,截至目前,已有31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的數量已達到5家。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業態中,中外合資理財公司要想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充分吸收并合理吸納中外方股東的資源優勢,努力探索一條適合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一是以機制聚人才,強化差異化優勢。對財富管理機構而言,滿足廣大理財客戶對持續穩健收益的“剛需”是自身“天職”。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一方面我們打造了市場化的投研團隊,以過硬的實力應對市場波動,力爭為客戶帶來穩定的收益曲線;另一方面,我們搭建了專業穩定的銷售和市場團隊,通過渠道協同賦能、品牌資產建立等方式,更好地及時滿足和響應客戶的需求。
二是堅持長期投資理念,力爭為投資者帶來更多元的產品選擇。投資收益是“時間的玫瑰”,但關鍵在于是否具有戰略定力。公司成立之初,我們便選擇聚焦中長期、追求絕對收益的賽道,力爭向市場提供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向投資者提供更多元的產品選擇。在持續精耕我們選定領域的同時,我們借助外方股東東方匯理資管在“動態風險預算策略”“多資產策略”等方面的優勢,打造差異化產品體系,真正幫助客戶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實現長期投資回報。
三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客戶提供“陪伴式”服務。我們深知,理財行業凈值化轉型將給客戶帶來許多困惑。所以,我們深刻洞察,不斷創新,在行業內率先打造了全面多維的“陪伴式”服務體系,通過長期溝通和陪伴,力爭與更多的客戶同頻交流、協同共振。在今年上半年低迷的市場環境中,這些艱苦而細致的工作都對穩定和維護客戶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來和尚”如何念經?
《中國經營報》:近兩年來,多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籌建、落地。匯華理財還有哪些發展經驗可以分享給同業?
劉慧軍:匯華成立兩年多來,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的陣容不斷擴大,從我們之前這僅有的一家,發展到目前五家的規模。因為每家理財公司的定位并不相同,股東背景也各有差異。因此,談不上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但有一些感悟可以與同業交流分享。
首先在產品端,中外合資理財公司要不斷豐富產品布局,為銀行理財的客戶群體提供更多元的產品選擇。作為整個大資管行業里的“新生力量”,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和開放,通過豐富產品供給,以滿足客戶不同的理財目標和需求。
其次在投資者教育方面,基于部分投資者受此前“剛兌文化”影響較深,對于銀行理財產品受市場波動影響,出現凈值波動的現象接受程度有限,所以后續仍需繼續深化投資者教育,使投資者深刻理解凈值化轉型內涵和理性投資意義。
第三在渠道服務方面,目前隨著財富管理業務的不斷發展、監管政策、產品形態及結構的改變,對當下財富管理業務的銷售服務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構建高效高質的渠道服務能力非常重要。從成立之初,匯華理財便聚焦“以客戶為中心,并幫助客戶建立長期投資理念”的價值觀和銷售邏輯,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長期服務于渠道和客戶的銷售服務隊伍,并在專業服務和營銷支持等方面,都具有長期匹配的資源投入,以穩定專業的人員帶動長期持久的服務關系。
老板秘籍
1. 對于建設產品架構,匯華理財有哪些發展計劃?
目前,匯華理財正逐步形成以絕對收益為主,以動態風險預算為特色,短期精耕中長期理財“固收+”,中期逐漸過渡至多資產配置,長期逐漸形成以ESG和跨境為特色的全品類產品架構。同時,以相對收益為輔,提供適當流動性和較高收益彈性的產品解決方案。我們希望通過打造差異化的產品體系,推進財富管理轉型升級。
當然,我們絕不能閉門造車。我們將時刻關注宏觀經濟政策和市場的最新發展動向、客戶需求的變化,不斷打磨產品的研發和校正產品體系的創設方向。下階段,公司將嘗試在最短持有期產品等方面進行布局,并根據業務范圍探討全球資產配置及ESG產品的發行可行性。
2. 匯華理財如何引進國際先進資管經驗并進行本土化落地?
作為國內首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自誕生之初,便在投資研究、風險控制和金融科技方面積極引進和吸收國際資管的先進經驗,以不斷形成自身差異化優勢。
首先,在投資研究方面,作為一家全球本土化的業務主體,匯華理財充分借鑒了外方股東在低風險資管產品投資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扎根于中國市場,引進國際化的投研人才,持續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
其次,在風險控制方面,匯華理財吸收借鑒外方股東的先進經驗,打造了差異化的風控能力。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匯華理財便全面引入了東方匯理資管“三道防線”的風險管理框架。在產品策略上,公司也引進了外方股東先進的動態風險預算策略,并將其作為匯華理財旗下所有理財“固收+”產品回撤控制的重要解決手段。
最后,在金融科技方面,當前,數字化重塑金融未來已經成為共識。作為匯華理財的外方股東,東方匯理資管自主開發的ALTO資產管理系統平臺,能夠提供包括投資組合管理、投研、風控、中臺、交易、投資績效分析等功能,從而實現綜合的投資與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借助東方匯理資管先進的金融科技平臺,匯華理財將以打造金融科技資管平臺作為公司競爭力建設的核心環節,將充分展現出獨特的后發優勢。
深度
外資“基因”給理財公司帶來了什么?
中國居民財富規模多大?澤平宏觀和新湖財富聯合發布的《中國財富報告2022》顯示,2021年中國居民財富總量達687萬億人民幣,2005~2021年年均復合增速高達14.7%,財富增速遠超美日;戶均資產約134.4萬元,中國居民財富規模僅次于美國。
而目前,財富管理市場提供的保值增值產品規模還遠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
據普益標準監測數據,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我國財富管理市場規模約115萬億元。細化到理財產品層面,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僅為29.15萬億元。
同時,居民對于專業化的財富保值增值的訴求持續增強。從家庭資產結構來看,居民過去以房地產、存款和銀行理財作為主要配置方向,在房地產投資屬性弱化、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和居民理財意識覺醒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促進下,家庭資產結構調整、增配金融產品是大勢所趨。
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面對市場的訴求,理財公司設立提速。今年以來,獲批開業的8家理財公司,2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亦在其中。截至目前,國內已有31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包括5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
國信證券在《合資理財,打造金融對外開放典范》的報告中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優勢是可以借助母行渠道的優勢,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的優勢則是可以更好地學習海外資管公司的管理理念和投研經驗。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的建立是資管行業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在跨境投資、權益投資、衍生品投資、量化投資等領域有較大發展空間,可以更好地滿足各類客戶日益多樣化的投資和財富管理需求。
內蒙古金融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內蒙古金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內蒙古金融網)”的作品,內蒙古金融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專家熱議家庭財富管理:理財“理出2023-09-06
- 金融界“財富云課堂”陸續開啟 投2023-06-28
- 螞蟻財富助力安穩理財,讓財務生活2023-06-09
- 智投新貴,嘉紛理財上線,實現智能2023-05-15
- 家庭財富安全平衡術2023-05-06
- 【財富】智能投顧化是未來財富管理2017-01-16
- 銀行新年緊急停售投資型財險新收保2017-01-19
- 中國財富開始爆發性增長 如何分得2017-02-24
- 【投資】從投資策略看2017財富2017-02-27
- 財富管理平臺真融寶為何能快速逆襲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