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互金消費金融資產質量分化已開始
2017-02-28 來源: 新浪財經 瀏覽量:本網訊:消費金融:追求增量不能忽視質量
“消費金融業務好做嗎?”“難!”一位消費金融公司風控官直言,“消費金融的定位是服務草根階層,部分客戶收入低、沒有征信記錄,利率又比一般貸款高,能容易嗎?如果急于快速做大規模、盲目上量,一定會產生風險積聚?!?/p>
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開展業務過程中的操作風險不斷暴露,用戶被借貸、多頭舉債、被暴力催收、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時有發生。近期京東金融的一款消費場景產品“京東白拿”被指涉嫌未向消費者申明理財產品風險等問題,各方各有主張,尚未有定論,但也引發了行業思考。金融創新所產生的新業務會否引發各種操作風險?企業的創新行為如何有效規避與監管的沖突?特別是在當前,我國消費金融呈現出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平臺、電商等多種機構共存之勢,怎樣保質保量地服務好這萬億級的市場是每個從業者應關注的問題。
機構應健康競合
梳理消費金融的服務機構,可以分為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汽車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電商平臺、線下大型商戶、消費分期平臺等非金融機構。
這些機構面向不同客戶群體,提供不同的消費金融產品;與此同時,在消費金融鏈條上,各機構也各有分工。以上述“京東白拿”產品為例,涉及的信托公司是以資金提供方的角色出現于消費金融產業鏈中,承擔通道作用,這也算是信托公司參與消費金融的一個簡單易行的途徑。
由于市場參與者眾多,尤其在“互聯網+”的模式推動下,競爭不可避免。業內人士認為,資金、風險、運營都需要成本,當前互聯網模式是高風險低定價,過度競爭、打價格戰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消費金融生態,各機構應在競合中共同把市場做大。比如,目前持牌的消費金融機構里,很大一部分是“銀行軍”,他們在資金成本以及風控模式上都有較多經驗及優勢;在推廣和營銷方面,互聯網模式的公司則更為靈活、高效和迅速,可以快速連接、快速獲客。
“我們也在大規模地跟各互聯網平臺、各種不同場景的電商平臺做連接,通過合作、提供金融服務來批量獲客?!瘪R上消費金融品牌總監宋錚說,對于市場上一些非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所做的監管套利行為,其實是短視且不可持續的。一方面,對于消費金融行業,未來監管會實行穿透式管理,非持牌公司所面臨的監管氛圍比過去可能會更加嚴峻;另一方面,金融業務的風險性決定了業務必須是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否則一旦出現問題,對于企業本身、行業都會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持續發展是關鍵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消費金融業務最大的風險是信用風險,最大的問題是難以把控資金的去處。傳統的信貸風險建模是信用評分卡模型,但這種預測方法有效的前提是客戶之前與金融機構有業務往來,有一定的信用記錄。波士頓咨詢報告顯示,目前央行個人征信覆蓋率僅為35%,信用記錄的缺失令風控模型成為一個技術性問題。
宋錚認為,消費金融這兩年比較火,除了政策方面的因素外,行業自身特點、宏觀經濟發展需求以及未來國內消費升級等也產生了作用,消費金融仍將發展壯大。但要想可持續發展,需把握兩個關鍵點。其一是風控,消費金融行業具有普惠金融的性質和小額分散的特點,行業數據表明,目前70%左右的人口是沒有征信記錄的“白戶”,如何判斷這些人的信用情況、如何控制風險是一個難點,也是重點;其二是資金成本的控制,如何保證良好多樣化的資金來源和融資成本,如何控制系統、運營、推廣等方面的資金成本也是一個關鍵。
另外,目前我國對消費金融行業沒有專門的立法,由于相關監管以及法律仍然不健全,無資質經營、非法集資、風控缺失等問題仍然存在。某信托業人士表示,在消費金融產業鏈中,消費者既涉及消費又涉及金融,與消費供應商之間有銷售產品、提供服務的關系,與消費金融提供商有消費信貸關系,但消費者、消費供應商、消費金融提供商三方關系并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如果三方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有可能會造成利益沖突。如若由于消費供應商的過錯造成消費者的損失、致使消費者違約,則會導致信托公司及投資人的損失。因此,有必要盡快出臺相關規定約束各方權責,并啟動消費金融立法,保護消費金融市場各方的合法權益。
大數據要規避誤區
金融業務是有風險的,消費信貸也具有諸多不確定性,目前業內普遍借助大數據模式來識別和計算風險。但也有觀點認為,“僅憑大數據分析就把幾十萬上百萬元借出去,無異于一場賭博”。
客觀而言,傳統風控手段成本極高,而采用大數據系統綜合數十萬個變量進行風險建模,覆蓋的人群足夠多,模型相對穩定、有效,也能降低風控成本。蘇寧消費金融公司負責人曾告訴記者:“目前大數據主要問題是‘孤島’。其實銀行的大數據質量最好,他們有信用卡和借記卡記錄,希望能推動金融數據共享;互聯網公司的社交數據和三大運營商的數據也很有價值,如果能把金融的數據、社交的數據、運營商的數據進行整合,那么大數據的作用和意義才會更大。大數據現在發展有兩個誤區,一是隱私得不到保護;二是數據虛假,所以在大數據運用中要甄別?!?/p>
業內人士建議,不同的消費金融業務、模式的風險不盡相同,在個人多維數據之外,還應根據消費場景、不同期限、不同額度等設計出不同的風控模式和風控模型。
責任編輯/鳳鷹
內蒙古金融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內蒙古金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內蒙古金融網)”的作品,內蒙古金融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消費金融機構促消費花樣多 利率優2023-02-03
- 中原消費金融:堅持技術核心,穩固2023-01-31
- 支持舉措頻上新 金融助推消費活力2023-01-18
- 中國平安啟動2023年"2023-01-16
- 平安消費金融視科技為重要推動力,2023-01-10
- 從京東金融 白拿事件 看消費金融2017-02-19
- 消費金融的風口上 飛起的為何是信2017-02-21
- 【消費金融】旅游消費 ‖ 分期大2017-02-23
- 消費‖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有2017-02-23
- 【消費】互金消費金融資產質量分化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