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東金融 白拿事件 看消費金融監管
2017-02-19 來源: 經濟觀察網 瀏覽量:本網訊:對金融心存敬畏,將用戶置于首位,守住行業的底線,對于任何一家互金機構而言,都至關重要。
京東 “白拿”事件已發酵數日,一則微博大V將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監管文件泄露,直言“京東金融涉嫌承銷未經核準擅自公開發行證券、涉嫌誤導欺詐、涉嫌商品交易誤導宣傳、中融信托涉嫌違規?!?/p>
對此,京東金融回應稱,尚未收到類似文件,已與監管層保持主動溝通;并強調始終把用戶利益放在第一位。
自互聯網金融興起以來,金融創新頻出,但剝離互聯網的外殼,本質仍是金融?!熬〇|白拿”到底是怎樣的一款產品?京東白拿的交易結構是用消費者的理財收益前置來購買商品。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是消費者先購買一份京東金融的理財產品,同時申請一筆與理財產品同期限的信托貸款,然后用這筆貸款支付給電商平臺用于購買相關商品。一旦理財產品與信托貸款到期后,消費者委托京東金融將理財產品收益來償還信托貸款的本息。
因此,這實際上是一款消費金融產品。當前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及監管政策的支持,為消費金融業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ヂ摼W金融機構兼具流量端口及消費場景,正快速創新,受到很多用戶歡迎。但從上述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監管文件來看,監管層已密切關注消費金融產品創新及其產生的風險。
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石鵬峰向經濟觀察網表示,預計消費金融在未來的一年到兩年,如果悲觀點一年都不到,會迎來一個比較大的風險爆發的周期。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消費金融未來是藍海,但是正因為大家都知道藍海的時候,必然會變成紅海,加上去年的政策擠壓,P2P所有的大標都不敢發了,都轉做消費金融,原來都是做房貸不做消費金融的,這樣的情況下基礎設施還是不完善的。
在當前消費金融領域中,銀行提供的信貸業務仍是主流,但當下消費金融的主力人群是生活于數字時代、高度依賴互聯網及數字移動設備,金融科技機構正在為傳統金融賦能,幫助傳統金融行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而銀行通過大數據智能服務正逐步打破人們獲得金融服務的種種壁壘,推動整個金融行業服務理念和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 消費金融領域中金融科技機構大致有電商平臺、分期購物平臺及P2P平臺,而BATJ(百度、螞蟻金服、騰訊、京東金融)坐擁流量端口,已在消費金融領域取得一定優勢。據經濟觀察網記者觀察,與螞蟻金服、騰訊、京東金融聚焦的租房、旅游、教育、裝修、汽車、婚慶、醫美等廣泛領域不同,百度持續深耕在教育市場。
人人貸聯合創始人楊一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目前大的銀行信用卡中心資產余額已有數千萬級;螞蟻金服、微利貸已接近千億水平,在三五年內達到數千億的水平是可預期的;預計三五年內,消費金融市場內,第一集團的機構將在數千萬級,其資金成本、應用場景等都具備一定優勢,其他機構業務可能會逐漸萎縮,基本不會成為一家有影響力的公司。
或正因為此,各家機構正爭相金融創新,以期提高資產余額。春節后,百度金融與新華教育集團合作教育領域的消費金融業務;工商銀行正式與百度公司合作在“百度錢包”手機APP推出工銀信用卡在線辦卡服務;民生銀行則與京東金融合作發行民生小白卡。
京東金融對記者表示, 用戶利益至上,是京東金融一貫做事原則,這家以風控技術為戰略首要地位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對產品上線的審核上非常嚴格。一款金融服務產品的推出,其背后一定是有著自身風控體系做支撐。京東白拿作為京東金融理財產品線為滿足用戶的多元化場景需求而設計的一款產品,就依托京東金融領先的金融科技能力以及強大的數據風控體系。白拿也并不例外。
“京東白拿”是定位中低風險的一款產品,在產品引進過程中,京東金融嚴格篩選合作伙伴,為用戶提供放心的理財產品。京東金融作為平臺方提供撮合交易服務,“京東白拿”所對應理財產品安全穩健,截至目前已到期理財產品都是安全承兌的。
與此同時,京東金融對記者表示,“用戶不管是從京東金融入口還是京東商城入口進入白拿交易界面,都會在全流程中得到充分的交易信息披露。包括所申請的信托貸款,以及購買理財等行為,用戶都已經得到充分的信息提示,不夠成任何誤導宣傳。我們始終把用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p>
“白拿”產品已于今年1月初下線,京東金融表示,將對其進行升級后再推出,而對于已經購買了產品的用戶將繼續持有,收益和贖回都不受任何影響,除此之外,京東金融平臺上的其他產品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目前從用戶反饋來看,已購白拿用戶的權益不受到任何影響已經讓用戶情緒相當穩定。京東金融第一時間針對網絡輿論反饋,認真對待來自各類用戶的問題,展現出積極溝通友好溝通的姿態,不管是從態度還是從執行來看,展現出了一流企業應有的責任,盡到了良好的義務。
對金融心存敬畏,將用戶置于首位,守住行業的底線,這無論對于京東金融還是任何一家互金機構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其創新不應突破現有的監管規定,此前及現在的風險和問題的存在是因為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不到位、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的自我約束不到位,要學會在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中解決其野蠻生長帶來的一系列社會與經濟問題。
責任編輯/鳳鷹
內蒙古金融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內蒙古金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內蒙古金融網)”的作品,內蒙古金融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消費金融機構促消費花樣多 利率優2023-02-03
- 中原消費金融:堅持技術核心,穩固2023-01-31
- 支持舉措頻上新 金融助推消費活力2023-01-18
- 中國平安啟動2023年"2023-01-16
- 平安消費金融視科技為重要推動力,2023-01-10
- 從京東金融 白拿事件 看消費金融2017-02-19
- 消費金融的風口上 飛起的為何是信2017-02-21
- 【消費金融】旅游消費 ‖ 分期大2017-02-23
- 消費‖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有2017-02-23
- 【消費】互金消費金融資產質量分化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