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按下“快進鍵” 保險業助推綠色低碳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12-15 來源: 金融時報 瀏覽量:?
本網訊: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綠色金融發展”“增加綠色轉型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等話題被參會嘉賓多次提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就“全球綠色轉型”這一主題發言中提出,“我們將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一道,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將綠色金融的成功做法和經驗推廣應用到轉型金融領域?!?/span>
就豐富和完善轉型金融工具方面,宣昌能強調,“應在已有轉型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和掛鉤貸款等轉型金融工具有益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股權類融資工具、證券化產品、保險和擔保等風險緩釋工具。大力增加轉型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支持具有明確低碳轉型策略、內部治理完善的企業獲得多種形式的融資?!?/span>
綠色轉型是大勢所趨。作為加速高質量發展的保險業,發展綠色保險,并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全面、立體的保險保障,將成為險企最為重要的發展命題之一。
綠色保險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綠色轉型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導,隨著“雙碳”目標相關政策落地,針對綠色保險支持體系正在逐步完善。
2016年8月,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創新綠色保險產品和服務”“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參與環境風險治理體系建設”,正式將綠色保險納入綠色金融體系范疇。
2020年9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提出,環境責任險將全面覆蓋涉危險廢物的企業,標志著涉及綠色保險的政策趨向細節化管理。
2021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發展綠色保險,將未來保費漲跌幅度與企業碳排放管控力度緊密掛鉤。這既能進一步降低低碳排放企業投保成本,實現風險價格與成本更好的平衡,也能推動綠色轉型風險布局趨于合理,加速整個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今年6月,銀保監會發布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將銀行業保險業發展綠色金融上升到戰略高度,同時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將環境、社會、治理(ESG)要求納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今年11月,銀保監會發布《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的通知》,首次明確綠色保險定義并建立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在綠色保險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銀保監會國際合作與外資機構監管部主任廖媛媛在近日舉辦的外灘金融峰會上透露,下一步,銀保監會將進一步圍繞綠色金融等制定和完善監管規則。
綠色保險市場充滿新機遇
自2020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向世界鄭重承諾“雙碳”目標以來,保險業在迎來市場更多新機遇和新動能的同時,也努力將自身發展融入這一目標之中。據麥肯錫預計,2020年至2030年間,綠色交通、綠色能源、綠色建筑、綠色農林與畜牧四大核心綠色主題下的九大產業鏈,累計保費規模約為2.7萬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綠色交通將成為核心增長引擎,預計保費規模將高達近2萬億元。
“對于保險行業來說,推進綠色保險產品的設計和創新、加強綠色保險運營中的風險管理和服務、加強綠色保險的科技應用,可以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企業綠色發展的需要?!蹦侥岷谠俦kU大中華區總裁常青在第四屆陸家嘴國際再保險會議期間表示,在這一趨勢下,更為重要的是,再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創新機構和產業用戶如何做好將綠色保險的概念與實施的落地工作。
盡管綠色保險是大勢所趨,但就現狀而言,保險業的綠色轉型升級之路依舊面臨不小的挑戰。常青舉例道,在車險、責任險行業,需要思考如何從提供傳統的解決方案過渡到為新興行業、綠色行業提供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氨kU業要做到可持續發展,需要把可持續發展的標準嵌入投資準則和核保準則中。這也意味著,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各行業主體乃至監管部門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背G嗾f。
對于綠色保險市場的發展前景,常青充滿信心。他認為,當前,越來越多的直保公司有意向主動探索新賽道、新方案和新來源,此外,還有像慕再這樣的公司正在積極引入國外的成熟思路及經驗,完成國內本土化。
針對保險業在緩解氣候風險和能源轉型方面的作用,瑞再企商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潘韶輝表示:“憑借多年積累的承保經驗和不斷創新的保險解決方案,保險業可以幫助社區和企業在災難發生后迅速恢復元氣,并為更頻繁和更嚴重的氣候影響做好準備?!?/span>
前不久,在銀保監會召開的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行業宣導(電視電話)會議上,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指出,保險業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可以從資產和負債兩端發力。一方面,發揮保險產品風險分擔和損失補償功能,為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提供保險保障,助力綠色產業穩定發展,助推綠色技術新成果實施應用;另一方面,利用保險資金長期性和穩定性優勢,引導投資方向,撬動投資規模,為綠色技術、綠色產品引入源頭活水。各市場主體要立足實際,發揮自身特長,早謀篇早布局、早做人才技術儲備,在行業的轉型過程中取得先機。
險企戰略制定須瞄準可持續發展
2022年初,全國首單草原碳匯遙感指數保險成功落地內蒙古包頭市,該保險產品是基于草原碳匯原理與遙感數據分析技術在綠色金融領域的一項創新嘗試,對增加草原碳匯的固碳能力,維護我國草地生態環境和助力“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不斷探索綠色保險的實踐路徑,并將ESG納入公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自身發展的綜合考核指標中。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至2020年,保險業累計為全社會提供了45.03萬億元保額的綠色保險保障,支付賠款533.77億元,有力發揮了風險保障功效。
記者還了解到,近年來,眾多險企就實現“雙碳”目標做出承諾,在公司戰略和產品層面積極布局與推進。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中國平安綠色投融資規模約3198億元,綠色銀行類業務規模約1842億元;僅2022年前三季度,環境類可持續保險產品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約1105億元。中國人壽公開信息顯示,在全面助推“雙碳”目標中,中國人壽綠色投資規模已經超過4000億元。此外,中國人保在服務綠色環保方面,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及環保產業發展,加強對綠色低碳領域的投融資服務,截至2022年9月30日,投資服務國家戰略合計超過1萬億元。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一致認為,可持續轉型是領先險企未來十年的戰略要務。目前,國內大部分險企尚處于綠色轉型起步階段,部分頭部險企雖已率先邁入業務構建階段, 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诔墒焓袌龅陌l展歷程及最佳實踐,保險機構應自上而下實現戰略聚焦,打造體系化的轉型框架及路徑。
延伸閱讀
綠色金融發展情況
近年來,綠色金融作為服務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金融工具,獲得國家高度重視,在宏觀政策和制度層面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頂層支持。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提出了“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聯合印發《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對構建綠色金融體系進行了全面部署,并明確了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我國也成為世界上對綠色金融發展進行頂層設計的首個國家。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2020年,我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綠色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清晰方向,也將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提升至全新的戰略高度。
2022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保險業標準化“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保險業探索開發環境氣候領域等創新性綠色保險產品,加快研究服務新能源發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業務領域的綠色保險產品和服務標準,有效銜接各類環境權益市場相關標準。探索綠色保險統計、保險資金綠色運用、綠色保險業務評價等標準建設,更好推動完善我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2022年6月,銀保監會發布《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將銀行業保險業發展綠色金融上升到戰略高度,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將環境、社會、治理(ESG)要求納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江蘇:
成立綠色保險專委會
近期,江蘇銀保監局指導江蘇省保險行業協會組織22家會員單位成立綠色保險專業委員會,制定工作規則,明確組織架構、職責分工等,同時,指導制定的綠色保險自律公約,明確建立完善綠色保險客戶數據庫和動態風險評估機制、提高環境、社會風險管理水平等15條自律要求;最新發布的《江蘇保險業踐行綠色發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倡議書》提出豐富綠色保險產品、推進行業低碳建設等5條倡議;完善綠色保險行業交流平臺,提升綠色保險能力建設,支持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
廣東:
加快推進建筑業綠色和高質量發展轉型
為加快推進建筑業綠色和高質量發展轉型,廣東銀保監局建立跨部門推進機制,圍繞質量安全管理、產業協同、精益化施工、信息技術融合等8方面提出20項轉型舉措,加強風險防控,發揮保險的風險事故預防和費率調節機制,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風險,推動建筑業綠色和高質量發展轉型。要求轄內金融機構依法實施建筑施工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鼓勵探索多元化綠色金融支持方式,對滿足條件的新型建筑工業化骨干創新型企業、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給予金融支持。
山西:
開展綠色金融宣傳月活動
前不久,山西銀保監局印發《關于開展2022年銀行業和保險業綠色金融宣傳月活動的通知》并組織集中開展2022年綠色金融宣傳月活動,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建立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服務,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助力該省“雙碳”工作。
本次宣傳月活動中,動員所有銀行保險機構網點和全體從業人員參與,以網點為主陣地,以入企宣傳為“觸角”,鼓勵采用新媒體等渠道宣傳綠色金融政策、產品服務和典型案例,加強銀行保險機構綠色金融工作交流合作,提升綠色經營理念,增強企業對綠色金融的認識,強化授信客戶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的管理意識。
內蒙古金融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內蒙古金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內蒙古金融網)”的作品,內蒙古金融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綠色金融:銀行的下個十年2023-01-09
- 內蒙古自治區公安機關關于征集“代2023-01-04
- 綠色金融按下“快進鍵” 保險業2022-12-15
- 綠色金融 點“綠”成“金”2022-12-05
- 為綠色發展完善綠色金融支撐2022-11-28
- 【綠色金融】綠色金融澆灌 ‖ 城2017-02-06
-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 拓展綠色金2017-02-15
- 自治區政府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2017-02-16
- 點綠成金興業銀行力助海峽環保登陸2017-02-27
- 綠色‖農發行成功增發40億元綠色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