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力度大創新多
2022-12-29 來源: 網易 瀏覽量:?
本網訊:《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調研報告(2021)》正式發布,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優秀案例揭曉
《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調研報告(2021)》由中國經濟時報社、國研經濟研究院邀請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等專家組成專題調研組完成。
本報記者張娜
徐春培
12月22日,《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調研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該《報告》是由中國經濟時報社、國研經濟研究院邀請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和部分首都高校專家學者,組成專題調研組,歷時一年深度調研并論證完成的?!秷蟾妗窂膶嵺`視角出發,對各地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典型做法進行歸納、梳理,總結其已經取得的成效,進一步分析現階段農村金融支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面臨的挑戰,并提出政策建議。國研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布發布《報告》,并介紹相關成果。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優秀案例在發布會上同時揭曉。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既須加強頂層設計又要因地制宜創新探索
在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的重要論斷,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比嫱七M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實現民族振興的重大歷史任務。
鄉村振興,金融必須先行。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金融賦能將助力農業農村中人力資本、土地、資金等要素的整合,迸發出振興的力量。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從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普惠金融、涉農資金投放、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等方面構建了金融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總體框架。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優先發展。2021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五部門發出《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要求金融機構加大金融資源投入,通過充分的金融賦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報告》認為,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既需要中央決策層高瞻遠矚、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又需要各地農村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所處環境條件等進行自下而上的積極探索,蹚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實踐成果可圈可點
在實地調研中,調研組發現,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創新探索和實踐成果可圈可點。
農村金融持續賦能鄉村振興力度之大,從數據中可見一斑。截至2021年9月末,廣東農信涉農貸款5504億元、小微企業貸款9731億元,支農支小信貸投放持續保持全省第一;圍繞打造廣東農業特色名優產品,廣東農信開發推出834個支農支小特色貸款產品,年累計投放貸款超5000億元、惠及“三農”和小微客戶超50萬戶;發放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2708戶、183億元。
各地的農村商業銀行拿出“真金白銀”大力支持鄉村振興。江西全省農商銀行近三年累計投放鄉村振興貸款5251億元,余額1551億元;累計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萬余戶、支持農戶330萬戶,支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貸款568億元,實現對鄉村振興產業鏈條的全覆蓋。9月末,涉農貸款余額5424.97億元,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2342億元;今年以來,僅通過金融便民服務站就辦理助農交易764萬筆,涉及金額近30億元。
截至9月末,四川農信發放小微企業貸款1.72萬戶、余額1997.85億元;個體工商戶貸款55.84萬戶、余額1606.89億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26.45萬戶、余額546.71億元;農戶小額信用貸款121.45萬戶、余額639.34億元;智能小額農貸14.49萬戶、余額91.91億元。
各地農商銀行、農信社支持鄉村振興創新舉措亮點紛呈
福建農信緊緊圍繞鄉村振興、農村要素市場化、綠色金融、數字化轉型等政策與形勢要求,因地制宜、大力推進產品和服務創新,提煉總結、升級推出29款“五?!毕盗行刨J產品,同時鼓勵基層行社因地制宜創新“小五?!碑a品,形成“大五福+小五?!钡漠a品體系,打造了一系列便利化、廣覆蓋、易推廣的普惠金融產品,有效緩解了農村融資難、融資慢等難題,助力盤活農村“沉睡”資產,持續為鄉村振興“供血輸氧”。福建農信還持續深化“多社融合”模式,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健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充分發揮點多、面廣、機制靈活等優勢,把農信社的服務觸點與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益農信息社等有機融合,探索打造金融、電商、物流、民生、服務“五位一體”的營業網點和普惠金融服務點轉型模式,形成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福農驛站”新型農村綜合服務體,將金融服務延伸至農村、社區的神經末梢,真正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米”。積極引入認同福建農信經營理念、治理結構完善、具備一定資本實力的供銷社、村(居)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合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具有相同涉農基因的主體入股農信社,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模式。2021年5月,尤溪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100%持股的尤溪縣供銷商社入股尤溪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正式成為尤溪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股東。
為助力縮小城鄉數字化差距,廣東農信提升金融科技服務能力,創新“大數據+信用”體制機制,在金融信用、支付環境、平臺建設等方面下功夫,以打造數字普惠金融助力數字鄉村建設。助力推進“數字信用鄉村建設”,利用“大數據+熟人評價+走家串戶”的信用村建設模式,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加快建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加強線上線下數據互聯互通,探索建設“悅農分”信用評價體系,拓展“悅農分”場景應用,協同提升鄉村治理和誠信環境;加強農村支付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移動支付便民工程下沉農村,截至10月末,累計開展“智慧+”醫療、交通、政務、生活、教育等項目1500余個;“悅農e付”累計拓展收單商戶60.08萬戶,年度累計交易筆數達1.81億筆;由廣東農信牽頭建設的新增示范鎮達54個,牽頭建設打造為精品鎮的達14個。廣東農信還積極開展“廣東農村金融(普惠)戶戶通”試點,將“數字政務+數字金融”向基層延伸,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布放2萬臺政府服務一體機,在村落打造集電商、生活、金融、政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讓村民享受“指尖辦、門口辦”。
江西全省的農商銀行也聚力“大數據”支撐,以科技賦能創新服務,積極融入江西省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和數字鄉村建設大局,聚焦破解融資“需抵押”“靠擔?!钡碾y題,搭建農村大數據、銀政企對接兩大平臺,對接農村資源、政府政務、信用村三類數據,開發線上線下全流程的鄉村振興系列產品體系,深度嵌入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為支持鄉村振興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優質金融服務。
金融創新服務鄉村振興,四川農信采取“銀政”“銀企”“銀商”共建模式,升級打造“金融+政務+村務+電商+民生+物流”六位一體的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為了增強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的服務效能,四川省農信聯社與省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簽訂《“政務+金融”綜合服務戰略合作協議》,明確以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為載體,推進政務和金融服務渠道共建共享、服務內容互聯互通、便民活動合作聯動、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創設便民服務基礎支撐,助力鄉村振興。同時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入駐村黨群服務中心(村委會),可以代辦黨務、民政、人社、農業農村等政務服務,實現“站點共建、活動共辦、資源共享、服務共抓”。截至9月末,四川農信已累計打造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點)4.2萬個,其中較具規模的農綜站11075個,覆蓋16151個行政村,鄉鎮覆蓋率達91%,行政村覆蓋率達88%,發展金融服務聯絡員3.7萬余名,打通了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創新經驗可資借鑒
《報告》還盤點了各縣級法人農村金融機構保持脫貧人口金融支持的連續性、聚焦鄉村振興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完善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和體制機制的具體探索與典型經驗,分析了當前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面臨的諸多挑戰,并提出了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推動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等促進農村金融進一步賦能鄉村振興的政策建議。
《報告》提出,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仍然面臨有效金融供給不足、明顯滯后于金融需求的突出問題。從本質上還是因為農村金融成本高、風險高、效益低,僅僅靠市場力量難以實現充分的金融賦能。為農村金融提供必要的財稅支持,可實現以政府力量撬動市場力量的良好效果。探索對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相關農村金融機構實施增值稅和所得稅適當減免,健全農村金融擔保體系。針對農信社、農商行等縣域農村金融機構大量的富余資金沉淀為分散的“孤島”,難以實現較高效益的運營的情況,可根據其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業績”,支持省聯社獲得理財中心、資產管理公司牌照,作為對其賦能鄉村振興的“政策鼓勵”,也增強其賦能鄉村振興的能力。
為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要求,更好地在全面小康新起點上發揮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作用,中國經濟時報社、國研經濟研究院以“構建新時代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新格局”為主題,廣泛征集并認真梳理農村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的創新經驗和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全部來自基層一線,直接觸及鄉村金融實際,內容真實、覆蓋面廣、創新性強、特色鮮明,比較集中地反映了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和成果。案例著重對具體創新做法的還原和呈現,突出做法、突出過程、突出兩點,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可學習參考、可借鑒復制、可交流推廣。優秀案例名單將在中國經濟時報農村金融導刊微信公眾號發布,具體案例內容將采取多種方式、通過多種宣傳渠道進行傳播。
內蒙古金融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內蒙古金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內蒙古金融網)”的作品,內蒙古金融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全面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23-01-16
- 數字普惠金融“下鄉”助力鄉村振興2023-01-09
- “金融力量”支持鄉村振興2023-01-04
- 農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力度大創新多2022-12-29
- 以金融科技助鄉村振興2022-12-15
- 和林格爾縣農信社組織學習維護中央2017-01-19
- 赤峰松山農商銀行擼袖子加油干實現2017-01-23
- 克什克騰旗聯社開展基層網點負責人2017-03-01
- 和林縣聯社召開黨委中心組第二次學2017-03-06
- 金谷農商銀行青年志愿者參加學雷鋒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