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普惠金融 精準滴灌鄉村振興
2023-06-28 來源: 內蒙古金融網 瀏覽量:本網訊:當前,農民的金融服務存在貸款需求金額不高、資金需求具有季節性、資金主要用于農業生產、貸款成功率不高、貸款期限相對較短等特點。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避免大水漫灌,精準做好農戶群體的普惠金融服務,激發農業內生動力,增強農村造血能力,促進農民自力更生,對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強化金融機構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服務“三農”既是鄉村金融機構職責定位所在,也是相關國有金融機構肩負的一份重要責任。在推動金融促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除了收益率較高的業務,相關金融機構要進一步開拓發展思路,提供利潤率相對較低的普惠金融服務,處理好自身發展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
轉變經營思路。國有金融機構要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主動認領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方面的職能職責,準確認清普惠金融在促進鄉村振興方面的廣闊空間,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的重大意義。不斷強化普惠金融的服務屬性,變“放貸”盈利思維為“投資”盈利思維,在幫助農民創收增收,開源節流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轉變考核思路。在農村普惠金融方面,要把唯經濟利益的考核轉化為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政治效率綜合的考核。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和業務人員向農村下沉,適當向分支機構下放信貸審批權限,增加轉授權額度,延伸服務半徑,提升“三農”業務的覆蓋面。完善鄉村金融業務考核評價機制,從貼息等方面實施差異化考核,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主動適應縣域金融服務需求側新變化。
轉變監管思路。對金融服務中的借貸服務,要執行適度的監管。探索變事前審批為事后審批,變貸款業務逐項審核為貸款總量審批,簡化貸款審批流程,降低貸款業務管理成本。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在遵循現行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盡職免責機制,消除從業人員的后顧之憂,保護投放貸款的積極性。
提高鄉村普惠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
打造因地制宜的金融產品體系。通過走村串戶、走街串巷,收集數據信息,采集融資需求,持續擴大信貸投放覆蓋面。主動針對不同涉農主體量身定制產品,滿足農村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讓農戶能夠公平地接觸和接受到優質金融服務。
加強金融科技的推廣運用。依托區塊鏈、云計算、5G和互聯網等新技術,拓展鄉村金融服務范圍,發揮好涉農信貸風險識別、監控、預警和處置的作用。推動數字鄉村金融服務發展,深入拓寬金融的覆蓋范圍,解決鄉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探索搭建“三農”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簡化貸款審批手續和辦貸要素,提高審批效率,提高金融工具使用率,實現貸款的自助申請、信用自動評級、放款實時到賬。讓農民真正享受到金融服務促進鄉村振興的紅利。
加強政企聯動。探索將金融支持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探索發展“黨建+金融”體系,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銀政保擔”風險共擔的金融服務體系。探索建立財政獎補機制,引導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立健全農村財產價值評估、交易流轉、處置變現等公開市場、交易平臺和相關配套機制,不斷完善金融服務基礎條件。
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發揮農村鄉紳名人在擔保和信用評價等方面的作用,拓寬小額信貸擔保途徑和力量,建立健全農民信用評價體系,掃除農戶享受金融服務的不合理障礙和非必要限制。在物質擔保和風險管控方面,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征信支持服務體系、貸款補償基金等業務,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投向農業農村領域,共享鄉村振興紅利。
內蒙古金融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內蒙古金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內蒙古金融網)”的作品,內蒙古金融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普惠金融澆灌鄉村熱土 政保合作助2023-09-06
- 烏蘭察布:600余名國內外專家“2023-07-18
- 包頭:“真金白銀”夯實基本公共衛2023-07-10
- 讓普惠金融 精準滴灌鄉村振興2023-06-28
- 我國普惠金融位居世界前列 加強現2023-06-09
- 【數字普惠】 法定數字貨幣與普惠2017-02-20
- 郭震洲:技術創新打造數字普惠金融2017-02-22
- 【普惠】新型金融服務企業是普惠金2017-02-24
- 行業迎春天PPmoney深耕數字2017-02-27
- 數字普惠‖技術紅利將推動數字普惠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