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普惠金融“下鄉”助力鄉村振興
2023-01-09 來源: 金融時報 瀏覽量:本網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
實際上,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對做好經濟工作和農村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其中,數字普惠金融的助力是很關鍵的一環。從實踐來看,金融科技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機構紛紛瞄準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利用數字技術賦能農村普惠金融,讓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地走進農村、服務農民,推動廣大農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空間大
農村普惠金融在傳統模式下往往面臨地域發展不均衡、覆蓋面不足、商業可持續難實現等難題。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由于客群天然信用資質弱、業務模式難以復制放大等原因,以“三農”客戶為代表的普惠金融群體在經濟體系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比較容易受到金融服務的排斥。
近年來,有關部門針對“三農”普惠群體存在的痛點和難點問題精準施策,積極引導金融活水有效流向農村地區。此外,隨著城鄉金融環境的改善和基礎金融服務的進一步普及,“寬帶下鄉”、5G基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鄉村金融方面新服務、新產品持續涌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總體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雖然數字普惠金融總體發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我國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空間還很大,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推進。雖然目前我國互聯網覆蓋范圍不斷提升,金融產品也不斷推陳出新,但廣大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等仍不夠完善,多數農村居民互聯網參與度低,金融素養不高,不利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農村中小微企業進行信用和風險評估并提供匹配的金融服務。此外,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具有碎片化、小額化、周期長的特征,部分金融產品與農村金融服務還不相匹配,針對性有待加強。
數字金融提升融資可得性
實際上,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本身就是重要的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能夠為農村居民提供包括支付、信貸、保險等全面的金融服務,彌補傳統金融服務城鄉供給不平衡的缺口。
相比傳統金融方式,農村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實現服務對象的下沉,更好滿足鄉鎮小微企業和個人分散化、小額的資金需求,為農民創新創業提供相對低成本的資金支持。
金融科技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機構加大力度發展鄉村數字普惠金融,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優勢,優化風險定價和管控模型,整合農戶信用信息,進一步提高客戶識別和信貸投放能力,提升涉農主體融資可得性。
《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有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通過合作,開發線上惠農金融產品,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辦理貸款,利用多種支付方式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基礎金融服務;也有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開發“金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交易市場+家庭農場”融資模式,運用數字金融平臺對供應鏈上的農業企業、農戶提供融資服務;還有金融科技公司通過發放公益助農免息貸款的方式,為鄉村引入金融活水。通過企業貼息的方式,為有資金需求的農村人群提供免息貸款,幫助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民宿旅游、農產品加工銷售等特色鄉村產業,助力農戶致富。
比如,陸金所控股通過“普惠金融+鄉村多維振興”模式助力鄉村小微群體的長期融合發展。通過開展“金融+女性”“金融+產業”“金融+文化”“金融+‘雙碳’”等普惠金融實踐項目,推進多個公益項目落地。據介紹,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陸金所控股通過各類行動,累計協助超300位農村合作社帶頭人及農創者獲得資金超1.33億元,覆蓋14個省份約40個縣域,帶動周邊超1萬人,涵蓋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多種農業類型。
技術賦能產業助農發展
在數字普惠金融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除了為涉農主體提供直接的信貸服務外,科技能力較強的機構還通過輸出數字技術為農村產業發展賦能。業內人士表示,授人以魚,也要授人以漁。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長尾效應,通過技術賦能將數據潛在價值轉化為實際業務價值,進而帶動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增值。
比如,有消費金融公司參與到鄉村溫室大棚的數字化改造中。消費金融公司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通過數字化設計、精準化運行、科學化管理等手段,使用光照強度、日照參數、土壤溫濕度等傳感器,對大棚內環境參數進行實時采集分析,節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通過建成數字化大棚項目,為脫貧戶提高生產收益,同時帶動本地村民實現就業,促進區域溫室產業發展。
還有消費金融公司依托自身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稟賦參與農村土雞養殖項目。通過啟動實施智慧林下養殖項目,自研智慧養殖大數據管理平臺,通過AI自動體重監測、AI雞群數量監測、體溫疾病檢測、雞舍環境監測等手段,對養雞場進行數字化改造,有效解決了散養土雞行業痛點和傳統人工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此外,為進一步解決養殖戶的后顧之憂,消費金融公司還與本地農業龍頭企業聯合,發揮其市場優勢,幫助農戶解決銷路問題。
內蒙古金融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內蒙古金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內蒙古金融網)”的作品,內蒙古金融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普惠金融澆灌鄉村熱土 政保合作助2023-09-06
- 烏蘭察布:600余名國內外專家“2023-07-18
- 包頭:“真金白銀”夯實基本公共衛2023-07-10
- 讓普惠金融 精準滴灌鄉村振興2023-06-28
- 我國普惠金融位居世界前列 加強現2023-06-09
- 【數字普惠】 法定數字貨幣與普惠2017-02-20
- 郭震洲:技術創新打造數字普惠金融2017-02-22
- 【普惠】新型金融服務企業是普惠金2017-02-24
- 行業迎春天PPmoney深耕數字2017-02-27
- 數字普惠‖技術紅利將推動數字普惠2017-03-02